扁頂針產業(yè)概況及市場競爭力分析
在扁頂針產品類別上,2002年日本與大陸偏重生產沖壓模及塑料模,兩者產值合計比重高達八成,南韓則以其它模具產值比重最大,占總產值四成七。在應用市場方面,日本、韓國、美國與德國以汽車模具為最大宗產品,而我國則以電子通訊產品用模具為主。
依照2002年各國出入超狀況來看,日本、南韓及德國的模具屬強/準出超品,大陸與美國的模具則因國內需求市場大,本國廠商無法完整供給,須藉進口模具以滿足下游市場的產品制造,因此屬強/準入超品。由2002年各國主要進出口國別分析,與地域分布有極大的關聯(lián)性,進出口地區(qū)多屬鄰近國家,而日本較非凡的是出口地區(qū)以美國為主,但隨中國大陸近年各下游產業(yè)快速的發(fā)展,已有漸漸轉向拓展大陸市場的趨勢。
在各國工資方面,根據(jù)美國國貿局2002年所作扁頂針模具產業(yè)白皮書的調查結果,以德國時薪最高,技術人員時薪水準為$12.13~$19.28,設計人員則為$16.91~$25.26,日本與美國則介于中間,大陸工資最低,技術人員年薪僅$732~$5,853,設計人員僅為$2,927~$5,853,若以最高年薪為基準與德國比較,則僅能雇用德國技術人員約38天左右,由此可看出先進國家與中國大陸低廉的工資成本差距如此之大。
全球模具強國競爭力分析
技術先進國家如日本、美國、德國等,對于高精度與復合性模具開發(fā),不論在設計能力或制造技術上,均有領先的地位,同時也擁有練習精良的技術研發(fā)人才。其中,日本模具廠商在技術上較重視拋光與研磨加工制程,德國模具廠商則由提高機械加工與放電加工的精度與效率著手,以降低手工加工的時間。在市場規(guī)模上,不論產值或國內需求以日本衰退最為明顯。在營運成本上,常面臨高工資、高福利的問題,因此下游產業(yè)或模具廠商逐漸將生產據(jù)點移往鄰近的新興工業(yè)國或技術后進國家,以降低勞工成本,增強價格競爭力,但是這樣的趨勢往往會造成技術無形中外流的疑慮,使得扁頂針更須投入大筆研發(fā)費用,以加速提升加工技術與高速機械性能,拉大彼此間的差異。